郑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郑州景点

[切换城市]
郑州站> 郑州旅游> 郑州旅游景点> 郑州巩义康百万庄园

郑州巩义康百万庄园

别名:巩义康百万庄园

等级:4A

最佳游览时间:春秋两季天高气爽,百花齐放,为旅游最佳季节。

景点类别:休闲度假/参观瞻仰/历史文化/民居建筑/古建筑/古迹遗址

郑州巩义康百万庄园有什么好玩

康百万庄园坐落在郑州以西的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3公里。庄园总占地面积为64300平方米,内有9大建筑群体、310个生活区、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分为主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有主人卧室、书房、画室、饭厅、康家祠堂、福禄堂、戏台、窑洞等建筑,中院有过厅堂屋,东西为厢房,其形式多为三进、四进四合院,装饰各具特色。园内保存大量石雕、木雕、砖雕,其中不泛金丝楠木木雕顶子床、汪氏石雕牌坊、砖雕康霖三碑楼等艺术精品,屋内陈列不少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匾额。从远望去,寨上寨下一片青堂瓦舍,楼房林立,气势磅礴。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是康氏家族先祖康绍敬建造的府邸,也是第六代传人中的杰出代表。晚清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政府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于是“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

碑林

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门枕石

庄园的的石雕艺术充分体现在“门枕石”这两个门墩上,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门枕石是整块青石分三层雕刻,最上面一层雕刻的是雌雄卧狮。第二层采用剔地突出的雕刻手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更为绝妙之处是这组图案与门上对联相映生辉。这是一副出自清代监察御史刘毓楠的对联,上联是:“处事无他莫若为善”,我们都知道“百善孝为先,孝以善为本”,因此门枕石上正面雕刻的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寓家和万事兴”。下联是“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相对应的就雕刻了一幅“拜师求读”图。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中国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隐寓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康家通过雕刻在门枕石上的这此内容,让后代子孙进进出出都能看到,并且还要做到,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为康百万家族的振兴,付出辛苦。

金丝楠木木雕顶子床

三进雕花顶子床是目前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一张顶子床。根据资料记载,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五年时间才做成的。这张床不但形体庞大,而且雕工细腻,完全是用透雕、镂空雕刻的技法,从里到外分为三重,形如一个宫殿楼阁,上面雕刻的图案有80多种。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雕刻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仪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弈图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它可以自由拆卸,床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下人临时休息的地方就在脚踏板前面长方形的这一块地方,因为他们侍奉老人要随时听候老人使唤,所以就睡在老人床前,随叫随到,由此可以由此体会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留余匾》

“进入康百万,先看留余匾”,“留余”就是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过厅正上方悬挂的这块别致的匾额就是康家的家训匾“留余”。前面这两个突出的篆字就是留有余地的“留余”二字,它上面的内容,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又总结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句话就道出了康家繁荣昌盛四百年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块匾现在已经被列入中华名匾之一。

新婚居

康家娶亲讲究排场,洞房温馨华贵,迎新队伍绵延数里,用三班鼓乐,六乘彩轿,彩旗飘扬,待客数百家,热闹非常。新婚居内,八仙桌上面的盘子里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园、栗子,象征早生贵子;斗里放的是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葱呢是希望后代子孙聪明伶俐;马鞍子和柽子,则是新娘子进门要“骑鞍跨柽”,取其谐音,有一生平安之说。正面这幅中堂画是“婚姻神”和合二仙,象征婚姻和谐美满、夫妻百年好合之意。两边对联写的是“眉柳绿描京兆笔,额眉红点寿阳妆。”取张京兆用墨绿来描绘妻子的柳叶眉,寿阳公主将红梅花装点在自己的额头上之意。左边有几个非常有趣的“喜”字,写法各不相同。长“喜”表示常常欢喜,圆“喜”表示圆圆满满,双“喜”就表示“双喜临门”了。虽然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南大院

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和精品建筑文化集中体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和修养、展现家族在农、官、商公共关系处理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世风格的重要场所,它是康百万庄园唯一的一座结构严谨、规模宏大的官式建筑,当年康家曾在这里和三十多位知县商议接驾慈禧的有关事宜,康家的繁华在这里可见一斑。整个大院与主宅区有一路之隔,由“中直主院”、“书带生庭院”、“敬直仪方院”三部分组成,除耳房外所有建筑均为两层,抬梁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面,小青瓦履顶,檐下均雕饰有精美的雀替及斗拱等艺术构件。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的深谋远虑、用心良苦,还可以感受到含而不露、直中藏幽的河洛建筑文化气息,更能体悟到妇女治家的精妙,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石屏窑

石屏窑的窑壁上镶嵌着十六块青石雕刻石屏,宛如一幅幅中堂画,悬挂在墙壁上。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了清朝咸丰年间,康家第十五代康道平组织团练,抵抗捻军,保一方平安之后,当地的社会名流,为其歌功颂德的颂词。因此这孔窑洞也被称为功德窑。十六块碑文的书法艺术在过去甚至现在的中原地区都堪称一流,真、草、隶、篆、行各种字体应有尽有。刘毓楠流畅娴熟的行草,孙钦昂苍劲有力的颜体,牛瑄工整遒劲的楷书,许静丰满又有骨力的汉隶别具一格,尤其是王承枫钢骨柔丝、苍劲有力、笔法娴熟的行草,为十六幅书法之首。从十六幅石屏完整保留了古人之正法,一字不缺,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书法珍品宝库。另外,这些石屏上的花纹也各不相同,可见古代工匠雕刻技艺之高超。

高脚队

运输 “水路为主,陆路辅之”是康百万搞活货物流通的灵活方法,高脚队是其水陆转运的主要措施。康家船队在途经三门峡时,地势险要,要经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关,所以康家就组建了自己的骡马高脚队。康家在陕西和清军做棉花棉布生意,利用清军镇压白莲教之机,为清兵供应了十年的粮食、棉花和布匹,此时康家达到鼎盛时期。清代中期,康家船队运货到码头后,还要经过陆路运输,需要人力及车载,康家就组建了自己的高脚队,这样就加大了运送力量,缩短了往返周期,提高了船队的信誉,当时可为水陆、陆路双管齐下。

庶务室

庶务室是康家四大朝臣之一——总务主管办公的地方。康家鼎盛时期有四老相公、八大相公,三十二相公,无数的小相公,拥有近二百多个呈现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老相公是康家的经营主管,大相公是各个分区的负责人,相公是各个栈房的负责人,小相公则是业务人员或者是比较重要的勤杂人员。掌管康家营缮工程、财产购置、管理维护以及栈房维修、出纳、相公、仆人薪金、休假、日常生活安排管理等事务;同时康百万为了巩固康家的根基,发展康家的商业市场,也公开向社会招聘相公,招收饱学之士、经商人才的地方。

活财神

明清之际中国民间广为推崇三大活财神——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中间是明代巨富沈万三,富可敌国,曾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并出资建了半个南京城城墙,但到了后期,功高盖主,出狂言说替朱元璋犒赏三军,激怒了朱元璋,就把他贬到了云南,客死异乡,他只富裕了一代。右边的这位便是“康百万”,他为皇帝尽忠,两次出资修筑黄河大堤。阮子兰是哪里人,我们还在考证,据说是江苏扬州人,但至少也是山东人熟知的一个大富豪。山东人过节的时候家家张贴祭祀这三位活财神,希望来年也像他们一样富裕。

慈禧銮驾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

传家宝

传家宝——康家当年教育子孙的家训,“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够兴盛400余年的财富神话也有其独特的财富传承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家族的接班人选和选拔的实况记录,通过对康百万家族的部分典型家主的故事展览,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康氏家族传承财富神话的奥秘所在。

闺房

闺房是康家未出嫁小姐们的闺房,布置清新雅致,跟大家闺秀的尊贵身份十分相符。康家的小姐像所有大家闺秀一样,三岁缠脚,长度只有三寸,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寸金莲”。闺房中间的这台绣架,对小姐们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精于女工是封建社会衡量女子娴淑的重要标准。六岁之后,她们就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培养自己高雅的性情和气质了。闺房有两个门,宽敞的是主人进出走的,狭窄的是丫环专用的,表现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丁字窑

丁字窑也称“枕头窑”,是整个庄园里面最独特的建筑。庄园依山就势而建,脱离了几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建窑模式,窑体呈“丁”字形状,窑内采光好通风好,且装饰豪华,显得宏伟壮丽、别具一格。康家第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在此居住,“丁字窑”的自然地势虽欠佳,但它却创造出了筑窑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奇迹,亦成为庄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在中原乃至全国像这样的窑洞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说这里曾悬挂慈禧御赐金匾,是当时社会名流向往的地方。

三上成文

三上成文是过去的“卫生间”,在卫生间的门楣上面有四个醒目的大字“三上成文”。这个“三上”指的就是枕上、马上、厕上。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有非常著名的“三上成文”之说,当时康家采用欧阳修的做法在厕所里边布置了一个书房的场景,用古人的“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谚语鞭策自己,教育子孙读书、求学问,积极利用在枕上、马上、厕上略微闲暇,打腹稿,写文章。康家就是以此来督促自己的子孙后代抓紧时间求读、上进的。

堡垒式建筑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窑洞

三层窑楼是窑洞的代表,这种形式在中原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称它为窑楼,一方面可以从外观上看到是上下三层的,就像我们现在居住的楼房,同时又具有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这孔三层窑楼的上面两层均用木制棚板隔开,用来存放货物,又因窑洞通风条件不太好,非常潮湿,木制棚板能起到防潮作用。这是一孔土窑洞,原来外部是用一米多厚的青砖券砌起来的,不但起到加固作用,也显示了康氏家族财力的雄厚。

内厅

内厅摆放的这个圆桌是用来谈生意时客人和东家观看样货和放置样货的地方。平时桌子都是一分为二放置在两边,如果双方洽谈成功时两个桌子对在一起,表示生意圆满成功。此外半圆桌还可以节省空间,扩展到当今社会也就是大力提倡的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看起来也比较精致美观。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通过屋中的桌子的摆放,可以判断男主人是否在家,桌子分开表示主人不在家。合一块,说明男主人在家。

相公窑

相公窑也称“管家窑”,管理帐目的人就称为相公。康百万历代重视罗掘地方人才,最鼎盛时期,在各地设栈房,并经过考验、磨励,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分别设置有四老相公,八大相公,三十二相公和无数的小相公,由上到下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栈房不仅管做生意,作仓库,还兼管当地购置土地的出租及买卖,这样层层负责,互相竞赛,栈栈开花,使康百万的财富如众泉汇流,滚滚而来。

详细地址
  • 郑州市巩义市康店镇(市区以西3公里处)
  • 郑州-巩义市
  • 0371-64326777/64340777
相关推荐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